海边观潮作文(优质3篇)

| 看看文学

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厦门的鼓浪屿去游玩。鼓浪屿是厦门的一个岛屿,虽然很小,但那里的风景却是异常美丽。在那里,我看到了美丽的大海,懂得了大海的宽广和汹涌。

我们来到了鼓浪屿,只见岛屿周围都是海水,远远望去,湛蓝一片。我走到沙滩上,静静地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这时,正好赶上涨潮,海水先是慢慢往后退,然后后面的波涛往前涌,然后突然扑过去,扑打在前面的海浪上,而前面的海浪则覆盖在沙滩上。就这样,海水一次接一次地后退然后在往上涌。有时一个大的浪头从海上扑打过来,海水一下子往上涨了好多。我发现,涨潮时,都是海里的波涛往岸上扑打着,这样海水就会往岸上涌。海水慢慢地往上“爬”着,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我刚才站的地方都已经被海水覆盖了。涨潮可真是一个壮观的景象啊!

海边观潮作文

这时,已经是傍晚,天边渐渐有了一片淡淡的粉红,接着周围的云朵都跟着红起来,那红*越来越重,越来越重,渐渐地,天边都变成了紫红*,原来晚霞出现了!现在的海水已经不再“淘气”,不再往上涌了,只有很小的波浪在海面上翻滚着。这情景是多么壮观!

大海的涨潮是多么壮观、雄伟啊!

《观潮》教案2

教学内容:《观潮》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深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理解和积累描写潮水的语句,通过朗读加深印象。

体会作者用有序的方式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积累描写潮水的句子;理解有序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领略并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伟景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钱塘大潮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播放录像,感受潮水的壮观景象。学生通过观看画面和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的奇观。

朗读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复习前文内容。

认读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汇有清晰的理解。

二、学习第三和第四自然段

学生自由阅读第三和第四自然段,挑选出自己特别喜欢的描写潮水的句子,并在句子上划出波浪线。学生需要尽力使这些句子读得生动有趣,准备朗读给全班听。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选择的句子,配合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或视频。

范例:学生选择了句子:“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老师指导学生模仿场景表演,以深化对情景和情感的理解。

进行学生交流,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理解。

引导学生探讨作者描写潮水时采用的顺序和方式,以及这种描写方式如何突出大潮的壮观气势。

三、指导背诵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集体背诵、个别背诵或配乐背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四、课堂小结

在整个教学过程结束时,通过回顾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在未来的观潮节日里亲临现场,或通过电视直播和网络观看,以进一步体验和欣赏这一自然奇观。

钱塘观潮作文3

秋天,妈妈带我去海宁钱塘江观潮。那潮水的气势,真叫“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令人惊心动魄。

每年农历八月*日的钱塘江秋潮,被誉为天下一大奇观。这一天,钱塘江潮涌袭来时,潮头耸立,可达几米高。整个江面,波涛汹涌,雷声滚动,犹如万马奔腾。

每到这个日子,很多游客就会聚集到海宁市的盐官镇附近,观赏钱塘江秋潮。今年我也成了其中的一个,真开心。到了中午时分,远处突然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大潮来了!来了!”人们呼喊着向东眺望,只见那潮头像一条白白的链子缓缓地向前涌动。转眼间,轰鸣的潮声更响了,大潮仿佛又化作无数洁白如雪的天鹅,它们似乎被什么驱赶着,急匆匆奔跑而来。接着,潮的声势越来越大了,好像春雷轰鸣,不绝于耳。白白的链子突然又变成了高耸的城墙,天鹅好像又化作了银龙直扑海塘。这时,潮的水珠溅在了我的身上,好像是邀我也参加它们威武的行*呢!

钱塘江秋潮,我爱你,爱你勇猛前进!

上一篇:老师谢谢你

下一篇: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