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教学工作计划(实用3篇)
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工作计划是人们在工作前所构想出来的工作思路,以便后续的工作。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中考化学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您有帮助。
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初三年级开设化学这一门学科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学生刚接触化学,学习的热情高涨,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教学工作计划。为了能更好地实施化学学科教学,让化学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特拟定此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服从学校的安排,我担任九年级1班(共有学生人,其中女生人)、2班(共有学生人,其中女生人)、3班(共有学生人,其中女生人)的化学教学任务,在担任的1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较高,但有少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不高。2、3班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只有少数学生在学。因此本期应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学上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进步。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编排上从生产、生活、学习、工作所必需的化学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最熟悉的物质出发介绍化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生活的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质和任务。
1、本书从空气的组成开始,介绍了氧气、二氧化碳、水和金属等物质的变化、*质、制法、用途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空气的污染和防治,金属的锈蚀与预防,硬水、*能源,金属与人体的关系,以及常见的化肥和农*等。
2、教材还将学生引入了微观物质世界,从微观和宏观上认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化学用语,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生学习时的困难。
另外,为了使学生喜欢化学,学好化学,在编写教材时精心编排:
一是广泛收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疑问展开讨论。使学生发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有趣易学。
二是书中有在量精美的图片,情景交融,帮助你领悟更多的化学原理,使学生的学习多些生动,少些枯燥。
三是设计的化学实验多。使学生勤动手,在实验中学习*作、观察和记录的技能,提高分析能力,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变化。在“玩”的同时,使学生发现更多的新知识。
四是期待学生解决问题多。“你已经知道什么”、“观察与思考”、“联想与启示”、“交流与讨论”、“练习与实践”、“本章作业”等栏目向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化学问题,希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参与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书的正文中不但有引导语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教材,而且在章末设立“整理与归纳”,通过问题线索使学生逐渐养成复习整理、回顾反思和自我的习惯,工作计划《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课程改革后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各章节重难点:章节内容重点难点备注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2学习化学的方法,化学实验基本*作训练3学习化学的重要*1物质的变化与*质2观察并正确描述分析实验现象利用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探究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第二节*质活泼的氧气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四节自然界四的水1空气的组成、污染与防治2氧气、二氧化碳、水的组成、变化、*质、用途、制法以及水的污染、防治与净化1实验室制取氧气2氧气的化学*质3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1微粒的基本构成、*质、质量2组成物质的元素及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3利用化学式的计算4物质的分类
1根据化学式的相关计算2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3单质与化合物4用化学符号表示分子、原子、离子第四章燃烧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1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2质量守恒定律及其运用3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4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运用2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五章:金属与矿物第一节金属和金属矿物
第二节铁的冶炼合金
第三节金属的防护和回收
第四节石灰石的利用1常见金属的*质和钢铁的冶炼2合金的*质和用途3金属的锈蚀、回收和防护4石灰石的利用1铁的冶炼2金属的化学*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成绩目标
预期目标:九(1)班合格率100%,优秀率40%,平均分48分;九(2)班合格率95%,优秀率30%,平均分38分;九(3)班合格率50%,优秀率5%,平均分30分。
四、具体措施
(1)强化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品。
(2)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4)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8.26~9.3)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化学研究些什么、怎样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
第二周(9.4~9.10):教师节、中秋节放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质活泼的氧气。
第三周(9.11~9.14):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质活泼的氧气。
初中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2
一、确立工作目标 工作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动力。*课复习的目标是立足于扎实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广泛面向全体学生,同时突出学科尖子生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的目标是力求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理清工作思路 1、研究高考,把握教学方向。认真研读《考纲》,分析高考试题,积极收集相关信息,组织学生集中学习,使他们对*科高考的题型设计、知识和能力要求以及评分标准有清晰的了解,从而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提高学习的针对*和有效*。
(1)专题复习阶段:将教学内容主题化、综合化,重点复习核心知识,通过专题复习带动基础知识的巩固,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力争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此阶段将增加大量练习,加强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2)综合训练阶段:进一步强化综合训练,精心进行试题评讲,并及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以确保学生在应对高考时能够应对各种情况。
2、规范过程,优化教学环节
(1)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整理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高考强调能力,而能力的提升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用基础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解决实际问题。
(2)注重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拓展和迁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关注国内外的时事热点,并灵活运用于课堂教育。
3、实行集体备课制度,确保教师充分理解教材,掌握知识重点和体系,明确知识的逻辑结构。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准备教材,还要注重学生的备课和教学方法。
4、通过阶段特征、知识结构、高考回顾、课堂讨论与思考、巩固练习和质疑与反思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单元知识体系的把握和能力的提升。
5、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培养审题技巧,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题目。
(2)加强学生的答题训练,提高应试水平。在练习过程中,关注答题技巧和规律,训练学生的答题格式和表达能力,以提高非智力因素得分。
6、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帮助他们认识高考的重要*,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7、做好最后阶段的查漏补缺工作,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挖掘他们的潜力,深化知识。
8、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面对高考的信心和决心。
9、加强文综训练,使学生熟悉时间管理和内容分布。
我们相信,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和创新,我们能够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赢得荣誉。
电化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积极探索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县教育局信息化中心的领导下,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验教学、电化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学手段。充分的利用现有电教设备、实验设备和电教资源,紧紧围绕“配备好、维护好、培训好、使用好”的原则,使各学科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更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工作目标及要求:
(一)工作目标
1、教师教学常规和学生学习常规实行制度化、规范化;
2、教师熟练*作使用多媒体全套设备,并学会制作简单实用的课件。
3、教师上电教课的节数不少于总授课节数的30%,每位教师都要上一节优质电教课。
4、本学期至少举行两次电教观摩课。
5、筹措资金,更新微机室。
6、购买一些软件资料和电子图书。
(二)具体要求
1、加强学科电教教材的研究,备好电教课。
1)通过《小学教师基本功》的理论学习,能恰当的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正确的运用教学方法,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2)要在通读大纲的基础上,首先学习学科大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提示,系统的理解其内容、结构,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准确的把握教材的思想教育点、知识传授点、能力训练点、智力开发点。
3)在掌握大纲、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将一节课需要观察、理解、欣赏的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录像带、录音带准备好。课文内容要绘制成投影片,如果有保存的价值,必须做到规范。
2、加强电教媒体的使用研究,提高师资水平。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需常抓不懈。
1)要充分利用教研的时间,继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培训教师制作软件的方法、技能,要求每位教师掌握这项技术,使所有教师都能自制较规范的电教投影片。
2)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的时间组织信息骨干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培训,并适当地穿插学习微机中级知识。
3)本学期举行一次课件制作比赛,届时,评选优秀组、优秀教研组长及个人。
4)学校间周举行电化教研,以教研组为单位,教研各种电教设备的*能、*作技术、*作程序。使每位教师熟练掌握电教媒体的使用、保养方法及简单的故障排除,真正达到规范化。
5)鼓励教师经常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每科每学期使用次数不少于5次。
6)微机教师、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微机室,利用率要占授课数的70%以上,同时做好二室的使用记录。
3、加强电教教学实验的研究,提高电化教学课堂效益。
1)各年级组要依据学校电化教学及教研计划,制定年级组学科电化教学计划及教研配当,任课教师上电教课的节数不少于总课时30%。
上一篇:关于员工不签劳动合同企业该怎么办
下一篇:体育游戏主题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