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通用3篇)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是一个犹太心理学家,二战的时候被抓进了纳粹的集中营,在那种衣食严重不足,住在监狱一样的棚子,每天还要像奴隶一样做苦工,而且随时都可能死亡的环境下,他奇迹般地活下来了。
二战后,他从集中营出来之后写了这本书。作为一位心理学家,他主要是想写集中营里面的心理学。他想传递给读者一个观点:"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
这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作者在集中营里面的亲身经历,包括后来回忆的心理感受。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者得出一个结论,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而个人只要运用这种自由,成功地找到了生命的意义,那他不但会感到幸福,还会具备应对任何磨难的能力。
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作者通过用亲身经历得出的结论,提出了一个意义疗法,并且广泛应用于治疗心理疾病。在书的最后作者概括了自己生命的意义,那就是"帮助他人找到生命的意义"。
下面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无论是作为一个佛教徒还是作为一个信仰科学的人,我都不认为生命有什么意义。从佛教徒角度来讲,生命只是无明中的一种错觉,我们只是宇宙无限可能*的一种展示,从根本意义上说,我们不曾出生,也不会消灭。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人类只是宇宙中非常不起眼的一个角落里面的,一个小星系(银河系)里面的,一个非常边缘的太阳系里面的,一颗行星(地球)上面几千万种动物里面的一种而已。假如地球存在的时间是24小时,那么人类在23小时59分才出现。
其次,作为一个佛教徒,我觉得承认生命是没有意义的,你也一样可以活的很精彩,也许是更精彩。因为一旦你承认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那你就可以把生命当成一场游戏,或者一场电影,我们所有的遭遇都只是电影里面的情节,可能会有喜剧有悲剧。只要你意识到了,这只是一个游戏而已,那就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的剧情,你都可以好好的玩下去,哪怕是遭受再多的苦难也无所谓,毕竟只是游戏而已。
最后,我在想如果是我在那个集中营里面,面对着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面对着和亲人的分离,我不知道我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我前面说遭受再多的苦难也无所谓,但是如果你认为生命只是一场游戏,同时这个游戏里面你遭受的全是折磨,你很容易就会有放弃这个游戏的念头。也许在面对那种困境的时候,像作者那样给自己的生命赋予一种意义,生命会比较容易熬一点。(简单说就是设定一个目标,就像作者在集中营里面想要见到妻子,想要完成未完成的手稿。)
希望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永远都不用经历战争和集权主义的*!
《生命 生命》读后感2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生生不息的生命》这篇课文。
课文通过叙述动、植物和人的生命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的本质,并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读完课文后,我明白了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可以使有限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的价值。无论是弱小的蛾虫,还是柔嫩的瓜苗……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并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比如那些白天睡觉的人,如果多睡一分钟,他们的生命就减少一分钟;相反,如果少睡一分钟,他们的生命就能延长一分钟。在我们的班级里,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侯佳琪,她用班里的饮用水洗头。要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日益稀少,如果她把洗头水捐给汶川地震灾区的人们,就能挽救许多生命。人生只有一次,值得我们好好珍惜。我的生命只属于我自己,我可以充分利用它,也可以白白浪费它。一切取决于我自己,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我想,我一定要珍惜生命,不让它白白流逝,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充实。
《生命生命》的读后感350字3
读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我心潮起伏,喜欢上着篇课文。
作者杏林子通过些有着强烈求生欲望的飞蛾;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香瓜子和她一声声沉稳而又规律的心跳,让我懂得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生命。有些时候,我在想:如果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珍惜生命,不做自杀的行为,不做损人利己的事,那这个社会就真的会更美丽,我们过的也很幸福。如果我们在还活着的时候,多做一些助人为乐的事,那真应了这句“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当我查看杏林子的资料后,我更是感概万分。杏林子12岁就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从那时起,她手不能抬,头不能转,脚不能走。可她在残酷的挑战面前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坚强的毅力自学了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成为了一位出*的作家。她先出版了四十多本书,最震撼人心的是:杏林子把所有稿费都捐给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读了着篇课文,我知道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奋斗,是贡献,更是有勇气的去面对生活!
上一篇:假如我当班长作文
下一篇:读《船长》有感的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