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捎口信》一年级语文教案(精选3篇)
一、教学目标
1、会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请谁怎么样”以及“什么时间干什么”、“谁请谁干什么”等句式说话。
2、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听话、记话、说话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把别人的话听明白,快速准确地传递别人的口信,并学会两种传话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改变说话传话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报通知,揭示课题。
上课铃声响后,老师迟一点进去,一学生急急忙忙冲进教室。(同学们,我告诉大家一个通知:星期天晚上七点钟,在学校开家长会,请你爸爸或妈妈来参加。)说完后转身走了。
这时候,教师走进教室,就会看见有学生举手。问:“××同学,你有事吗?”“刚刚进来一个人,告诉我们一个通知。”“说是开家长会。”“七点钟。”“在学校里。”“请爸爸或妈妈。”
老师转身板书:捎口信。
(二)明确要求,复述通知。
1)明确要求
讨论:怎样才能正确、清楚地捎好口信呢?
板书:听得明白,讲得清楚。
2)复述通知
①先四人小组讨论(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什么事)。
②学生复述(根据复述情况,个别纠正)。
3)改说通知
①告诉学生回家后不能按照原话讲,讨论应该怎样对爸爸、妈妈说(同桌讨论)?
②全体学生各自练说
③指名说
④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说
⑤表演
4)小结
我们要传好通知,必须做到:
a、要认真听,听清通知讲的时间、地点和事情。
b、能正确复述通知。
c、能把通知正确传达给爸爸、妈妈,有些话要能改变说法。
(三)看图,练习说话。
(1)看插图,练说话。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捎口信比赛。
①明确比赛规则:不能离开座位,传话声音轻,不让别人听到,没有轮到的要守纪律。
②游戏过程
a、第一次比赛,男女同学比。男同学的内容是:今天傍晚我值日。女同学的内容是:今天晚上开联欢会。请优胜组的代表说说为什么能得优胜?
小结:别人说话要认真听,听明白,要记住这句话,说话时口齿要清楚。
b、第二次比赛,每个小组参加比赛。
内容:明天早上请你家长来校,老师有事。(比赛程序一样)
(四)总结谈话,明白道理。
小朋友们,我们做了捎口信的游戏,大家很开心,老师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都学到了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听,听明白,才能正确,清楚地把口信捎到。
板书:
20捎口信(听说训练)
听得明白讲得清楚
说课:
本课教材由两幅图及两个听说训练组成。一是听读通知,然后进行复述。在这一环节中,我故意让一位其他年级的同学来说通知,这比起老师读通知更有新意。同学们在上课铃声响后,静等老师来上课之时,突然闯进一位陌生人对他们讲了一些话,同学们会很有兴趣很自然地记住它。等老师进来之后,说给老师听,这样就很轻松地完成了第一个内容。二是捎口信。我用游戏的形式来捎口信,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有很大的提高,这样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进行比赛,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他们会表现得更好,在寓教于乐中轻松学习。
这堂课的各环节在可行*上应该说一般地课堂都可以可以尝试,比较实用,对于小班化的班级更好。如果人数比较多,那么很容易引起课堂气氛比较乱。
这课教材着重训练学生能正确地听话、传话,培养学生的听力和记忆力。初步养成听话时集中注意力,安静地听的习惯以及听懂内容简单的几句话。我运用在轻松的、活跃的气氛中练习说话、听话、记话,觉得效果比较好
一年级语文教案2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抽取声母和韵母卡片:aein。
描述声母n的发音方法。
二、揭示新课内容
引导观看情境图,学生解释图意。
引导学唱语境歌。 遥控器,按一下,屏幕上显示*,*彩明亮,音乐悦耳,小朋友看得越来越开心。
三、新授
告诉学生今天要学的韵母与以前不同,是鼻韵母。鼻韵母是在单韵母后加上n作为尾音。
指导学生发音n。
教授鼻韵母an。
发音类似于“*”中的“安”。老师示范,学生跟读,点名读,连续读,比赛读。注意纠正错误的发音。
练习四声读法:展示后,自由练习,然后引导学生用四声练习组词。
教授鼻韵母en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
方法和过程与an类似。
四、巩固练习
指导读卡片aneninyin。
比较in和yin的区别。
分发字母卡片给学生,教师宣读字母名称,学生找出并齐声朗读。
五、作业
模仿影像,描红。
练习读前鼻韵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进行“找朋友”的游戏。
点名学生说说inyin的异同。
二、教学anenin和声母的拼音
学习拼读。
展示内容(略)。
点名辨别三拼音节,先说声母、介母和韵母,再自由拼读。
自由拼读。
观看图片练习读拼音词语。
练习shānshuǐ、zhěntou、jīnyú。 展示图片,描述图意,解释声母和韵母,自由练习拼读,然后指名读。
阅读图中拼音词和拼音句。 描述图中内容。展示拼音词和句子,引导自由拼读,找出三拼音进行练习,读出拼音句。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进行“看谁听得清找得快”的游戏。
读、说、写。
四、作业 抄写音节:shanyinwen。
初一语文《口技》教案3
一场听觉盛宴:深入解析《口技》
《口技》一文,以其简洁的语言、精妙的结构和生动的描写,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听觉盛宴。文章通过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描写,赞扬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引发我们对艺术真谛的思考。
一、 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解析文章的结构之美
《口技》在结构上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将整个表演过程分为三个主要场景,每个场景都以声音的变化为线索,由小到大,由静到动,最终达到高潮。
1. 由远及近,渐入佳境:一家四口由梦而醒
文章第二段描绘了第一个场景:一家四口由梦而醒。作者首先用“遥闻”一词,将我们带入寂静的深夜,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接着,犬吠声由远及近,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表演者所在的房间。随着一家四口人的活动,各种声音逐渐丰富起来,从“妇始然”、“儿醒”到“大儿”、“小儿”的啼哭声,声音由低到高,由少到多,将一家四口从睡梦中醒来的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
2. 以静衬动,暗流涌动:一家人醒而梦
第三段描写了第二个场景:一家人醒而梦。与前一段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一段着重描写了房间内的静谧。作者用“微闻”一词,突出了老鼠啃咬东西的细微声响,与之前的喧闹形成强烈反差,营造出一种令人窒息的宁静氛围。这种宁静并非真正的平静,而是一种暴风雨前的宁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高潮。
3. 急转直下,扣人心弦:火起后的慌乱与惶恐
第四段描写了第三个场景:火起后的慌乱与惶恐。作者用“忽”字,将火灾的突发*表现得淋漓尽致。随着火势的蔓延,各种声音也随之而来,从“火爆声”、“劈里啪啦”的燃烧声,到人们的“喊”、“抢”、“救”声,声音由弱到强,由单一到繁杂,将火灾现场的混乱与恐怖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还特别描写了人们的反应,从“奋袖出臂”到“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将人们在面对灾难时的恐惧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三个场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声音的变化也由小到大,由静到动,最终达到高潮。作者通过对声音的精妙掌控,将一场惊心动魄的火灾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令人身临其境,叹为观止。
二、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相生,增强艺术感染力
除了对表演内容的正面描写外,《口技》还巧妙地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观众的反应和道具的衬托,从侧面烘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1. 观众反应:由赞叹到沉浸,最终失去自持
文章通过对观众反应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表演者技艺的高超。第二段中,观众“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出对表演者的赞赏和钦佩。第三段中,观众“意少舒,稍稍正坐”,说明他们已经逐渐沉浸在表演者营造的氛围中。而到了第四段,观众“无不变*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完全失去了理智,将自己置身于火灾现场之中,这种忘我的境界,正是对表演者高超技艺的最佳肯定。
2. 道具衬托:以简驭繁,彰显技艺之精湛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表演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种简单的道具与表演内容的丰富多彩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表演者技艺的精湛。作者以简驭繁,用最简单的道具创造出最丰富的声响效果,将“以声夺人”的艺术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三、 精雕细琢,言简意丰: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口技》在语言运用上也十分考究,作者善于运用动词和象声词,将各种声音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亲耳聆听这场听觉盛宴。
1. 动词的精准运用:传神地刻画人物动作
文章中,作者对动词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例如描写一家四口人醒来时,作者分别用了“妇始然”、“儿醒”等词语,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而描写火灾现场时,作者又用“百千…,百千…,百千…,百千…,百千…”的排比句式,将火势的凶猛和人们的慌乱表现得淋漓尽致。
2. 象声词的巧妙运用:营造身临其境的听觉效果
文章中还大量使用了象声词,例如“遥闻犬吠声”、“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等,这些象声词的运用,不仅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它将各种声音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效果。
3. 时间词语的灵活运用:展现表演节奏的张弛有度
文章中还使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例如“忽”、“一时”、“既而”、“俄而”、“少顷”、“未几”等,这些词语的运用,不仅使文章的叙述更加清晰流畅,更重要的是,它展现出表演节奏的张弛有度,使整个表演过程更加紧凑,更具感染力。
总而言之,《口技》以其精妙的结构、生动的描写和传神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听觉盛宴。它不仅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引发我们对艺术真谛的思考:真正的艺术,在于以假乱真,在于打动人心。
上一篇:我的侦探妈妈六年级作文
下一篇:社区的变化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