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鳆鱼行》 古诗(热门3篇)
渐台人散长弓射,初啖鳆鱼人未识。
西陵衰老?帐空,肯向北河亲馈食。
两雄一律盗汉家,嗜好亦若肩相差。
?莽、*皆嗜鳆鱼。
?食每对之先太息,不因噎呕缘疮痂。
中间霸据关梁隔,一枚何啻千金直。
百年南北鲑菜通,往往残馀饱臧获。
东随海舶号倭螺,异方珍宝来更多。
磨沙瀹沈成大?,剖蚌作脯分馀波。
君不闻蓬莱阁下驼棋岛,八月边风备胡獠。
舶船跋浪鼋鼍震,长?铲处崖谷倒。
膳夫善治荐华堂,坐令雕俎生辉光。
肉芝石耳不足数,醋?鱼皮真倚墙。
中都贵人珍此味,糟?庞筒啬茉吨隆?/p>
割肥方厌万钱厨,决眦可醒千日醉。
三韩使者金鼎来,方奁馈送烦舆台。
辽东太守远自献,临淄掾吏谁为材。
吾生东归收一斛,包苴未肯钻华屋。
分送羹材作眼明,却取细书防老读。
第2篇:苏轼的古诗
1. 春宵
春宵一刻如千金,花香弥漫月朦胧。
楼台笙歌细声传,秋千小院夜沉沉。
2. 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3.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4. 守岁诗
儿童顽皮不肯食,守岁相聚乐相随。
拂晓公鸡勿鸣叫,更鼓敲响怕过时。
5.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如浮萍,似飞鸿踏雪印泥痕。
泥上偶然留爪印,鸿飞远去何处寻。
老僧已故塔新建,残壁题字难再现。
往日崎岖犹在心,路长人困驴嘶鸣。
6. 儋耳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雄壮彩虹落云端,快意海风扑面来。
野老欢歌丰收语,皇帝欲赦逐臣回。
余生饱食儋州老,一壑万事化尘灰。
7.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北斗横空斗转星移,苦雨狂风也放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本澄清。
空怀鲁叟乘桴志,误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悔,奇绝之游冠一生。
8.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丛生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9. 中秋月
暮云散尽寒光溢,银河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难长好,明月明年何处观。
10. 饮
湖水粼粼晴日好,山*空蒙雨中奇。
欲将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皆合宜。
11. 赠刘景文
荷花凋零无擎雨,菊花残败傲霜枝。
一年美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2. 望湖楼醉书
黑云墨染山犹现,白雨珍珠入舟翻。
卷地狂风骤然散,望湖楼下水连天。
13. 采桑子
多愁善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与君共饮,欢乐转瞬成空。
停杯倾听琵琶语,
细捻轻*,醉颜春意融融,江天一抹红霞映。
14. 蝶恋花
一颗樱桃口,清纯素雅。不爱金银,只愿长相厮守。
学画鸦儿未完成,眉间已现离愁。
追逐蝴蝶于西园,花开花落,相思之苦渐消解。
镜子破碎,人去楼空。章台青柳折断,春*已逝。
15. 浣溪沙
花满银塘,水波荡漾。玉板丝竹,奏响凉州。
风吹香佩,掠过秦楼。碧云苍茫,淡漠无垠。
今夜七夕,鹊桥相会。一声钟响,传遍绛河秋水。
16. 西江月
碧雾笼罩双凤,寒烟轻拂双鸦。
为谁凝眸不归家?错认过马入我家。
有意偷来笑眼,无言整了衣纱。
刘郎一见武陵花,从此春心荡漾无涯。
17. 夜泛西湖五绝
菰蒲绵延,水波无垠,荷花夜开,香风习习。
远处寺庙灯火初现,待到月黑再观湖光潋滟。
18. 山村五绝
竹篱茅屋依偎溪旁,春入山村,花团锦簇。
安宁祥和犹有余象,孤烟袅袅,人家隐现。
烟雨蒙蒙,鸡犬相闻,生于何处,皆可安身。
无须牛犊挂衣铃铛,布谷鸟啼,何必劝农耕。
老翁七十,亲自割草,愧对春山笋蕨香甜。
岂是闻香忘味,只是近三月无盐可尝。
拄杖而行,带饭匆匆,到手银钱转眼空空。
幸得孩童笑语相迎,一生大半时光在城中。
窃取官禄,忘归惭愧,丰收之年,汝为何忧。
无需待风筝坠落,才怀念往昔马少游。
19. 谒金门
秋池阁,风拂晓庭帘幕。
霜叶未褪,风吹未落。惊鸦喜鹊,鸣声交错。
自嘲清名淡薄,疏于世情。
懒散之心、懒散之足,乐得逍遥自在。
豁然放下,俊气尽褪。
20. 巫山
瞿塘 Gorge 渐行渐远,巫峡 Gorge 崇山峻岭。
连绵山峰奇伟壮观,石*苍翠欲滴。
天工巧夺,造化奇伟。
气象宏远,意境未尽。
旁观不及眨眼,步步通幽。
绝壁逼近眼前,凛然可畏。
仰望九顶山峰,俊逸直上云霄。
高耸入云,江水奔腾咆哮。
孤峰傲然屹立,拔地而起无所畏惧。
攀缘而上,可见神宇庙宇,端坐石位小憩。
隔江遥望神女石,绰约多姿有深意。
俯首见其鬓发垂落,拖曳霞光,披帛曼妙。
人心随物而变,远观含情脉脉。
野老笑我旁观者迷,少年曾多次登临。
攀爬上山,绳索试探。
石笋倚靠孤峰,突兀奇异。
世人喜好神异,传说荒诞幼稚。
楚辞亦是虚传,神仙哪有其事。
次问扫坛竹,云此今尚尔。
翠叶纷披垂下,婆娑似绿凤尾。
风来摇曳生姿,若为神物驱使。
绝顶有三碑,字迹古拙难辨。
老人不解其意,偶见亦难记忆。
穷索到山背,采斫黄杨树子。
黄杨生于石上,纹理坚瘦如绮。
贪心忘顾危险,深涧千寻索取。
山高无虎狼,深入无忌惮。
洪蒙草木繁茂,葱茜云霞交织。
石窦藏洪泉,清澈甘醇如髓。
终日盥洗漱口,冷冽沁人心脾。
浣衣挂树梢,磨斧就石鼻。
徘徊日暮西山,归意涌上心头。
十年未曾再来,筋疲力衰。
当年伐木残枝,如今已粗壮如臂。
忽闻老人叹息,终日感慨无限。
神仙本有之,难在忘却名利。
贫贱为何留恋,弃之如敝屣。
嗟尔若不得偿,绝粮应不死。
第3篇:苏轼诗词《琴诗》
《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翻译】
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么为何将它放进匣子里却无法奏响?如果说音乐之声源于手指,为何在你的指尖听不到那美妙的旋律?这引发的思考是:任何事物都是由多个要素相互配合而成的,没有琴就无法奏响音律,没有手也无法体会琴声。
【鉴赏】
这首诗探讨了*琴的深层道理:一曲乐曲的创作并非单凭琴,也不能仅仅依赖手指,而需要借助演奏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技术的熟练。琴虽易得,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个体的思想情感和*琴技术的差异,所演奏出的乐曲是否动人则千差万别。诗中通过两个问题引导读者深思,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艺术美的形成涉及主客观关系。
从表面上看,诗人探讨了琴是如何发声的问题。科学角度认为,琴之美妙音律不仅需要琴身,还需要演奏者的手指运动,敲击弦线,产生共振,而人的手指与琴的共存才是发出美妙音乐的物质基础。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方能奏出悦耳的旋律。由于琴弦的差异,按下不同的键,木槌会敲击相应的弦,从而发出不同的音调。
这首诗具有强烈的哲学*和禅意。佛教认为有为即无,生即灭,追求无声无形、不生不减。音乐的真实即虚无,因此音乐无所谓真实与否。它要求以“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反闻闻自*,*成无上道”,通过内心感受而自得、反悟禅道。与《题沈君琴》否定琴与指之间音乐关系的思想相通,也与《楞言经》中“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两圆离,是则常真实”的理念相契合。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保险申请书
下一篇:走进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