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培养积极心理(优秀3篇)

| 看看文学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如同"芝麻开门"的暗语能打开宝库一样,人的潜力必须通过挖掘,激活才能变为现实的创造力。面对激烈竞争,将承受巨大的压力,面向合作又要求相互理解和支持。无论是竞争与合作都要求和-谐相处。因此,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挖掘学生潜能至关重要,可以说是新世纪赋予教师的新使命!

积极心态的培养在潜能挖掘中的重要*

中学生如何培养积极心理

潜力也叫潜能,就是可以发挥出来的最大能量(能离)。潜能=智商潜能+情商潜能或=思维能+行动能。据资料分析,人的潜能开发几乎是无穷无尽的。1980年,著名的心理学家奥托指出:"一个人所发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4%。"据说像因斯坦这样的天才,其潜能的发挥也还不到10%。充分将学生的内在潜能挖掘出来,几乎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个人是什么,是因为他相信自己是什么。齐格说得好:"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思维方式(心态)正确的人达到他的目的,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帮助思维方式(心态)错误的人。"

那么该如何让学生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挫折保持乐观,遇到机遇牢牢抓住,对人生的意义有着朴实而真挚的追求?

一.学生的积极心态源于教师

没有谁比教师更能影响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成长,教师对于为人处世,工作的态度会对学生积极的心态产生巨大的影响。

教师和蔼可亲会使学生感到温馨;教师对工作充满责任感,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敬佩之情;教师工作勤奋踏实,而且业绩显著,会使学生形成必须成功要吃苦的观念。

二.让学生有快乐感

一个没有得到真正的欢乐和欢笑的学生是不可能有积极的心态的。如何给学生这种快乐感呢?

1.要给学生以爱,并且善于表达自己的爱。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只有发自肺腑的爱学生,用一颗炙热的心,一腔赤诚的情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上播洒阳光,才能真正的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真理的追求,点燃他们未来的希望。

师生之间的爱应该是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为基础的,让学生有被人承认、被人关爱、受人尊敬的快乐感,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有积极的心态。

2.可用"内心的满足感"让学生产生快乐感,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只有在内在的满足感会使学生的内心无比欢乐,

对自己的追求有无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任何困难。

三.学会宽容,学会激励,学会赞美

1.学会宽容

教师是*,学生是青少年,二者之间的差距应该正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失败。他尝试的失败越多,他前进的步伐就越坚实。世界上没有一部自行车是笔直前行的,可是我们的教育却用"笔直"的观点来要求每一个学生,为了追求完美,令学生陷入了没完没了的克服缺点的泥潭难以自拔,落入一辈子改造思想的深渊。其实"不完善"才是事物发展的真实过程。

2.学会激励

由于传统教育把学生设定在高分的框架上,故而教师大部分不善于鼓励学生。其实,青年的能力表现在三个方面:语言表达能力、记忆复述能力和空间

知觉能力。有的学生的才能往往象火花一样易逝,教师要用放大镜观察,用灵敏的快门捕捉,然后用眼睛或语言公之于全班的学生面前,让他觉得自己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3.学会赞美

当学生在某个方面有了一点成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教师也应当充分肯定,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信心。南京师有一位家长面对一岁半就双耳全聋的孩子刻苦的寻找她的优点,不惜"小题大做",敢说"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坚持给她积极的暗示和不断的赞赏,结果她六岁事就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八岁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的1000位数字,十岁出版了六万字的科幻童话,十六岁就考取了辽宁师范大学,成为我国第一个盲人少年大学生。这就是赞美的力量。其实,人*中有一种被理解、被肯定、被赞赏的欲望,每个人都是如此,学生也不例外。赞美是一种无法估量的"动力资源"。

对待学生要耐心地宽容,适时激励,每个进步都要赞美,这样确实很累,但必须坚持,因为这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积极的心态是在宽容,激励和赞美中不断前进发展的。

四.在生活细节中,培养学生积极心态

积极心态的培养,常常来自于生活中细节之处。一些好的习惯和爱好是优秀个*与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石。

1.要让学生学会谦让,但不能使学生懦弱

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他的愿望是什么,立场是什么,鼓励他们在行动上积极竞争,同时,在心理上支持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我意识。可以通过鼓励他们参加一些比赛,如篮球,足球,象棋等一些比赛,以锻炼他们适度的积极心态,并让他们理解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中学生如何培养积极心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信心2

一、自信的基本概念

广义地讲,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积极*,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狭义地讲,自信是与积极密切相关的事情。没有自信的积极,是软弱的、不彻底的、低能的、低效的积极。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有自信心、信心十足、永久自信。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叫做自信;自信,是个人对自己所作各种准备的感*评估;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自信不能停留在想象上。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自信,不是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比,不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缺点比,也不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说白了,自信其实和别人没有什么关系,因此,不是因为个人拿自己的成就和别人比而得来所谓的自信。它是内心深处对自我的一种积极的评价。

二、自信的力量

默生:自信是英雄的本质。英国:自信与自靠是坚强的柱石。法国: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行。欧洲:技能和信心加在一起便是一支无往而不胜的*队。这些格言警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自信拥有强大的力量,它是通向成功的必然之路。下面的是一个关于自信的故事: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挫折就是加诸在我们身上的“泥沙”。然而,换个角度看,它们也是一块块的垫脚石,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将它们抖落掉,然后站上去,那么即使是掉落到最深的井,我们也能安然地脱困。本来看似要活埋驴子的举动,由于驴子处理厄境的态度不同,实际上却帮助了它,这也是改变命运的要素之一。如果我们以肯定、沉着稳重的态度面对困境,助力往往就潜藏在困境中。一切都决定于我们自己,学习放下一切得失,勇往直前迈向理想。我们应该不断地建立信心、希望和无条件的爱,这些都是帮助我们从生命中的枯井脱困并找到自己的工具---自信。

因此,自信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强大动力,也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有力保证,它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自信心是成功的保证;自信心是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的保证;自信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它能鼓舞人们去克服困难,不断进步。战胜逆境最重要的是树立坚定的信心,自信心可以使人藐视困难,战胜邪-恶,集中全部智慧和精力去迎接各种挑战。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曲折坎坷的,特别是在追求学业和事业的道路上,更不会是事事如意,一帆风顺的。而自信正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大海中的一面帆,是登山的云梯,渡水的飞舟,它

能给人通往成功的勇气和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当你和别人闹矛盾时,自信会让你伸出热情的双手,主动与对方言和,当你受挫折时,自信会使你奋勇前进。

三、如何培养自信心

1.发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长是自信的基础。但在不同的环境里,优点显露的机会并不均等。例如,有些学校注重文化课,成绩好的优点就显露,而体育好的未必被人看重;换成体校,情况可能就恰好相反。因此,我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可以采用场景变换的方法,寻找‘立体的我’,这样我们可能会意外地发现,自己原来有很多优点与长处。

2.正视自卑。古人说,“知耻近乎勇”。我们可以说,“知卑近乎勇”。自卑是一种自我怜悯的心理反应,在正常人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一定是病态心理,虽然是种不良体验,但能使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与别人的差距。人们认识到自己生理、心理或其他方面的不足,就会生发出改变现状的希望,从而导致对优越*的追求,这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卑,如能正视历史,坦然面对现实,反而能够化消极为积极,绝地反击,获得人生转折的新的起点。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信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何培养教师积极的职业态度3

1.树立发展理念,追求教学相长。

有人说教师的职业生活存在两种境界:为生存,为发展。有的人为生存所迫而当教师,有的人为实现理想而当教师。仅仅为生存,生命便不自由,便十分累,一辈子做一个教书匠而已。有一种人,他做教师,既为“育人”,也为“育己”。他既是现实的人,又是充满梦想的人,他将工作与个人发展统一起来,从而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使自己的能力大为提高,智慧大为增长,抱负充分施展,自我价值得到实现。

2.把职业当兴趣,兴趣增强动力。

把自己的兴趣当成自己的职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如果不能,那就把职业当作兴趣吧。只要产生兴趣,工作就会动力十足,创意无穷,即便辛苦些,也别有一番乐趣在心头。欧元之父蒙代尔说:“诺贝尔奖获得者往往每天工作18个小时,一生劳碌却丝毫不觉其苦。”为什么?因为他们“真正对自己的学科感兴趣”,“只有你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快乐的,才可成功”。教师的工作确实辛苦。但是,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兴趣好、人生理想与教书育人工作有机结合,你就会把教育教学工作视为促进学生和自身共同发展的有益活动,你就会为了享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而愉快地工作。

3.在教学中收获智慧,在感动中体验幸福。

一些教师每次认真备完课后,都有一种急于走进教室的冲动。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沉思、一起震撼,师生全然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获得了生命的高峰体验。师生都像对待创作一样对待课堂,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在课堂自然生成,思想的火花在课堂点燃闪烁。课堂充满新奇,如歌如画,师生如春天的田野一样生长出无限活力。

4.积极挑战自我,过“有主题的生活”。

积极的人生是挑战自我的人生。教师要主动投身教育改革,以创造*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工作业绩培养对职业的热爱。不要视公开课为负担,视反思写作为折腾,很多名师正是借着公开课的磨砺、借助写教学反思成长起来的。对于成长中的教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兴奋点,过“有主题的生活”。从中长期看要有专业发展规划,从短期看要有一个“主题”,即每一周每一天,都要使自己在上课之外还有一个兴趣主题,或阅读一本书,或研究一个问题,或写作一篇文章,或规划一次活动,总之是要增加自己生活的目的*。带着任务和问题工作,才不会无所事事,消极懒散。没有主题的日子忙碌却无作为;生活有了主题,就像航船有了方向,就能积极主动地驶向远方。

当教师的职业“从生计的驱使走向生命的自由”,“由牺牲*的付出走向主动*的创造”时,教师的职业态度便会积极向上,教师的成长便有了力量源泉。

如何培养教师积极的职业态度[篇2]

一、教师的职业态度由什么决定?

积极的人生态度会牵引生命之舟不断前行。生活在纷繁多元的现代社会中,教师安贫乐道的形象正在受到挑战。教师生活经历、职业培训以及个人教学经验等都会对教师职业态度产生影响。但归根到底,教师的职业态度还是由教师的需要决定。需要的满足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的价值判断、情感取向和职业认同感,最终决定教师的职业态度。

教师的需求有哪些呢?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德弗认为人的需要主要有三个层次:即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长发展的需要。借鉴这一理论,我把教师的需要对应理解为三个层次:生存的需要、工作价值实现的需要、自我发展提升的需要。

教师职业本身并不是“牺牲”与“奉献”的代名词。教师首先要生存,要养家糊口,要安全健康,如果社会给予教师很高的道德期望,而忽略教师的生存需求,这对于高付出的教师职业不公平。

其次,教师是社会关系中的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教师的工作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人的认同上。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家长、学生的认可与尊重,学校、社会的肯定与信任,都是教师满足关系需要、享受职业幸福的保证。

第三,渴望自我发展,实现自我超越。体现在:个人潜力得到充分发掘,能力智慧最大限度提高,专业水平最大程度发展,身体健康,心理愉悦,自己的才华能够充分施展,对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教师积极的职业态度体现在哪些方面?

积极的职业态度往往表现为:自觉进取的思维方式,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勇于挑战的行为倾向。它往往倾向于主动而不是被动,乐观而不是悲观,行动而不是空想,创新而不是保守。

《如何培养教师积极的职业态度》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