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模板3篇)
课改后的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很注重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在使用新教材教学的几年来,很多老师却发现学生的解题能力大不如以前用旧教材时的学生。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应贯穿于教学始终,我们必须把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具体方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数形”结合的能力
“数”与“形”无处不在。任何事物,剥去它的质的方面,只剩下形状和大小两个属*,就交给了教学去研究了。初中数学两个分支——代数和几何,代数是研究“数”的,几何是研究“形”的。但是研究代数要借助“形”,研究几何要借助“数”,“数形结合”是一种趋势,越学下去,“数”与“形”越密不可分。到了高中就出现了专门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课,叫做“解析几何”。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研究函数的问题就离不开图像了。往往借助图像能使问题明朗化,比较容易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解决问题。在数学学习中,要重视“数形结合”的思维训练,任何一道题,只要与“形”沾上了一点边,就应该根据题意画出草图来分析一番。这样做,不但直观,而且全面,整体*强,容易找出切入点,对解题大有益处。尝到甜头的人就会慢慢养成一种“数形结合”的好习惯。
二、培养“方程”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最重要的数量关系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比如等速运动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就有一种等量关系,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的等式:速度×时间=路程,在这样的等式中,一般会有已知量,也有未知量,像这样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方程”,而通过方程里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过程就是解方程。我们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简易方程,而七年级则比较系统地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并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如果学会并掌握了这五个步骤,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能顺利地解出来。八年级、九年级我们还将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分式方程,到了高中我们还将学习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线*方程、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等。解这些方程的思维几乎一致,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它们转化一元一次方程或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然后用大家熟悉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或者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加以解决。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式,现实中的大量实际运用,都需要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出结果。因此我们一定要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好,让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进而学好其它形式的方程。
所谓的“方程”思维就是对于数学问题,特别是现实当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善于用“方程”的观点去构建有关的方程,进而用解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它。
三、培养学生数学“转化”思维能力
解数学题最根本的途径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也就是把复杂繁难的数学问题通过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手段,逐渐将它转变为一个大家熟知的简单的数学形式,然后通过大家所熟悉的数学运算把它解决。比如,我们学校要扩大校园面积,需要向镇上征地。
镇上给了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地,如何丈量的它的面积呢?首先使用小平板仪(有条件的话,可使用水准仪或经纬仪)依据一定的比例,将实际地形绘制成纸上图形,然后将纸上图形分割成若干块梯形、长方形、三角形,利用学过的面积计算方法,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之和,也就得到了这块不规则地形的总面积。在这里,我们把无法计算的不规则图形转化成了可以计算的规则图形面积的和或差,从而解决了土地丈量问题。另外,我们前面提到的各种多元方程、高次方程,利用“消元”、“降次”等方法,最终都可以把它们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然后用已知的步骤或公式把它们解决。
四、培养“对应”的思维能力
“对应”的思想由来已久,比如我们将一支铅笔、一本书、一栋房子对应一个抽象的数“1”,将两只眼睛、一对耳环、双胞胎对应一个抽象的数“2”。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将对应扩展到对应一种关系、对应一种形式等等。比如我们在计算或化简中,在分解因式时,要用到平方差公式,,公式左边的a对应x+2;b对应y;再利用公式的右边直接得出分解的结果(x+2+y)(x+2-y)。这就是运用“对应”的思想和方法来解题。八年级、九年级我们将看到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与一对有序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函数与其图象之间的对应。“对应”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发生越来越大的作用。
五、增强自信是解题的关键
在数学解题中,自信心是相当重要的。要相信自己,只要不超出自己的知识范畴,不管哪道题,总是能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把它解出来。要敢于去做题,要善于去做题。这就叫做在“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具体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紧紧抓住题目的所有条件不放,不要忽略了任何一个条件。一道题和一类题之间有一定的共*,可以想想这一类题的一般思路和一般解法,但更重要的是抓住这一道题的特殊*。抓住这一道题与这一类题不同的地方,数学题几乎没有相同的,总有一个或几个条件不相同,因此思路和解题过程也不尽相同。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生命和灵魂,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桥梁,对数学方法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解题思路,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解题能力根本之所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总结体会各类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升教师业务能力2
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1、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要求自己不断的进步,有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思想,有进取之心才能有行动去提高。
2、主动自觉的学习,把读书作为自己的习惯,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不断的给自己充电,让自己变得完善起来。
3、主动和他人交流请教,尤其是比自己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
4、主动的邀请领导和同事听自己的课,通过听课评课,讲课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锻炼自己,让自己勇敢起来,成长起来。
5、积极主动的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的经验和方法,失败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多反思,多总结才会有提高。
6、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多听取同事们的评论,吸取他们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多参加一些讲课比赛活动,在比赛中锻炼自己,走出去,让自己了解的更多一些,自己的能力才会提高。
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3
创新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别出心裁,突破常规的,首次出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方法、揭示新规律、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解决新问题等的思维活动.一个人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也就离不开他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人通过一定的智力活动,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重新组合和独特加工,在头脑中形成新产品的形象,并通过一定的行动使之成为新产品的能力.我们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上一篇:用游戏来训练小宝宝的听觉
下一篇:学生会招新宣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