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习俗吃什么(精选3篇)

| 看看文学

“夏至”有什么习俗?夏至吃什么?

6月22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民俗专家表示,夏至是农历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也是*民间重要传统节日,称为“夏至节”,在这一天民间有吃面条、食粽子、吃馄饨等众多习俗,并有“立夏日,吃补食”的民谚。

夏至习俗吃什么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夏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恪遵宪度抄本》中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王来华介绍说,夏至,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据称,夏至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旧时,古人十分重视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而宋代在夏至之日始,百官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

王来华表示,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这天,除食面食外,我国有的地方要食凉粉、凉皮,有些地区还要喝凉茶,吃荔枝、吃茶叶蛋,一些地方还有食狗肉的习惯。

鬼节有什么习俗2

中元节也称鬼节,是我国传统节日,鬼节各地的习俗都不同,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鬼节有什么习俗吧

河北省:

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

永和县读书人於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於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纸。

河南省: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於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放水灯:

是港口边特有的活动,目的是普渡水中的孤魂野鬼,因为靠海边,常会有人戏水溺毙或船员出船遭遇不幸的情形,所以除了陆地上的孤魂野鬼,也照顾水中的。*以基隆中元祭的放水灯活动最有名,每年中元节都吸引大批民众前往参观。

抢孤:

*某些地方盛行在中元时举行“抢孤”的活动,孤棚是由在四根柱子所构成,上面涂满牛油,参赛者分成四队,从四个方向爬上孤棚,在孤棚的顶端,四边都有祭品在上面,先抢到的队伍获胜。这项活动在头城中元已成为最重要的活动,并吸引许多观光客前往参观。

山东省: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纸旗,名为“田幡”。

江苏省: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

广东省:

曲江县?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

冬至为什么吃羊肉3

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气,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俗话说“冬至到,羊肉俏”,到了这一天,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羊肉,是不少家庭的选择。那么冬至为什么吃羊肉呢?

据说,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源自汉代。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自此,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在民间传扬开来,渐渐地,人们开始改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品,希望迎接来年的好兆头。随着时间的推移,狗肉逐渐被羊肉所取代,尤其是配以祛风防寒的中*更加受人推崇。

在四川地区,冬至吃羊肉汤的习俗尤为盛行。人们在这一天纷纷享用羊肉及各种滋补食品,期盼着来年的好运。而在山东滕州一带,这一天被称作伏九,节前会给长辈送上如羊肉等的礼品,家家都会品尝羊肉汤,以求个人、长辈和家庭的吉祥之兆。

寒冬腊月是吃羊肉的最佳时节。在冬季,人体的阳气潜藏于体内,容易出现手足*冷、气血循环不畅的情况。而羊肉甘味不腻,*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因此,冬天食用羊肉不仅能抵御风寒,还能滋补身体,实为一举两得之美事。

食用羊肉时可搭配凉*和甘平*的蔬菜,起到清凉解毒和去火的作用。另外,羊肉与豆腐、萝卜等食材搭配,能补充多种微量元素,还有助于消积滞、化痰热。

然而,食用羊肉也需注意方法。涮羊肉或羊肉锅时,不可为了肉质嫩而不彻底涮熟,最好选择经过质检的羊肉,并确保煮熟。此外,不宜与南瓜、醋、茶、生鱼片等食物同时食用。患有肝病、高血压、急*肠炎或其他感染*疾病及发热期间的人也不宜食用羊肉。

值得推荐的是,冬至吃羊肉的几种食疗方:萝卜羊肉汤、羊肉丸子海参汤以及羊肉枸杞煲,这些食物皆以羊肉为主要材料,配以不同的*材或食材,具有补肾壮阳、温补脾胃等功效,适合于不同的人群,是寒冬时节的营养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