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聘时注意这些骗局(精选3篇)

| 看看文学

注意求职时的骗局

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在求职时需要格外小心,有些人会热情地让你填写表格,然后借口设计你的手机,接着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两位素未谋面的女大学生因为同样被一家招聘公司以相似手段骗走手机而相识。在共同遭遇这种骗局后,她们不禁感慨:踏入社会的“第一课”真是深刻啊!

22岁的小吴和23岁的小石,都是郑州某高校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他们互不相识。

昨天上午10点左右,在郑州市人才交流中心,两人都焦急地寻找工作机会。这时,两名身材中等、年龄在二三十岁之间的男子拿着一叠表格走过来。其中一位男子向小吴介绍说,他们是一家经营医疗器械的大公司,准备招聘几名女办公室工作人员。急于找工作的小吴听完介绍后,毫不犹豫地填写了一份表格。这位男子告诉她,下午2点,她需要前往郑州市紫荆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附近的总公司再填一份表格。小吴当即答应了。小石也经历了类似的情况。

下午2点整,小吴按时到达“总公司”——一个商务写字楼的510室,之前见过的那位男子非常热情,为她倒茶,邀请她坐下。在闲聊几句后,男子请求借用小吴的手机,“谦虚地请教”如何下载彩铃。同时,他把一份表格递给小吴填写。接着,男子说要去买烟,便带着小吴的手机下楼了。大约10分钟后,小吴开始感到不对劲,急忙下楼找那位男子,但却找不到他。当她再次回到510室时,发现另一位女孩也在填表格,那就是小石。原来,在小吴下楼的时候,另一位男子用类似的方式骗走了小石的手机。

小吴和小石立刻*,陇海马路派出所的民警赶到现场,并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两名男子在前一天上午以100元的价格租下了写字楼的510室,谎称随后将签订合同。

“招聘”变味 看清求职中种种骗局2

在这个供大于求、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求职者总是处于弱势地位。某些人利用急于找工作的迫切心情,从中谋取私利,使招聘过程变得扭曲。根据上海市劳动监察总队提供的数据,今年1~8月,全市劳动监察机构受理了520件关于非法职介的举报案。这些举报中包括黑心中介收取费用但不提供工作机会、要求支付数千元的"抵押金"才能上岗、缴纳数百元的"上岗费"后却发现招聘单位莫名其妙地消失,以及月薪2万元的条件几乎不可能实现的销售指标等情况。最近,一些求职者通过电话和来信向本报反映了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欺诈和陷阱。为了帮助广大求职者识别不法招聘的伎俩,避免个*益受损,本报在此详细剖析了招聘市场中的四类典型陷阱,为求职者提供指导。

陷阱1:收取各类押金、上岗费

典型案例:

在七月底,一名大三学生小李看到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媒体上发布的兼职英文翻译岗位的招聘广告后,决定应聘。通过简单的面试后,小李交了500元押金和50元信息费,拿到一篇文章回去翻译。一个星期后交稿,小李得到了80元稿费,并又拿到一篇稿件回去翻译。两个礼拜后,小李准备交稿时发现公司已经搬走,电话打不通,办公室空无一人。

陷阱剖析:

目前,一些单位打着招聘的名义骗取钱财的行为十分常见。今年1~8月,上海各级劳动监察机构接到了189件这类举报案件。通常情况下,这些公司通过网上和报纸发布"豆腐块"招聘广告,吸引求职者前来应聘,然后以各种名目如"上岗费"、"信息费"等收费。为了获取求职者的信任,这些公司编造各种"正当"理由,例如提供培训,并以此变相收取费用。与非法职介不同,这类公司的欺诈手段相对更为隐秘。

形形**的骗钱术

一些公司在招聘时告诉求职者,要上岗就必须接受培训,通过培训后才能拿到证书上岗。求职者支付了培训费、考试费和证书费等各种费用,经过几天的培训和考试后,陷入了漫长的等待期。一段时间后,求职者联系公司,可能被告知"很遗憾,考试未通过,不能上岗",或者根本联系不上公司,公司不知所踪。还有一些求职者虽然拿到了所谓的从业资格证,却发现没有实际工作岗位可以上,而且证书可能是伪造的或者已经过时。这类欺诈公司通常与一些培训机构合作,双方互相谋利。

给小学生做家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

在给小学生做家教时,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特别注意,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家教的效果和孩子的学习态度。以下是几点重要的注意事项:

首先,沟通是非常关键的。沟通对象包括孩子的父母和孩子本身。与父母的沟通不仅仅是告知家教的教学计划和方式,还要明确你对孩子教育的理念和期望。保持与父母的密切沟通可以避免教育理念上的冲突,确保家教和学校教育的协调。与孩子的沟通同样重要,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孩子才会更愿意接受你的教学。

其次,采用图像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方法。小学生通常对视觉刺激较为敏感,因此通过图像和图表来说明问题,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解决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问题,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有趣。

总之,作为家教老师,理解和关注这些关键问题是确保教学质量和孩子学习成效的基础。通过良好的沟通、有效的教学方法、耐心和恰当的引导,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