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五月》教案(精选3篇)

| 看看文学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

一、导入

《槐乡五月》教案(精选3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槐乡五月》这篇课文。当我们走进五月的槐乡,漫山遍野的槐花如雪似玉,香气四溢,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你们脑海中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满树的槐花已经令人沉醉,难怪作者在文章结尾发出了深深的赞叹——(出示结尾,引读)。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槐乡,成为槐乡的孩子。一边领略槐乡五月的美景,一边通过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二、品读课文

(一)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槐乡的孩子们,请走进槐乡,读一读课文,你能从中发现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吗?请自行阅读,并标出关键句子。

我们从哪里看出来的?选一句说说:

“中午,桌上就摆出……香海中了。”(指名读,说)还有谁找到这句?请补充。(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浸……)

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已经抓住关键词体会了。多香的槐花饭啊,槐乡的孩子,轻轻闻一下,鼻中一股淡淡的——;再闻一下,香气充溢嘴里,口齿留香,真是一股——;忍不住再闻几下,香气越来越浓,完全沁入心脾,那是——。浓郁的槐花饭香和一树树槐花散发的香味融合起来,这时候,连——,整个槐乡——

多香啊,香气就像还有一般把我们包围。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槐花飘香的季节吧!齐读,板书:香味浓。

“在洋槐开花……不想回家。”(指名读,说)(抓熏醉,傻呼呼,不想回家)

说的很好,你现在就是那外乡的孩子,你有什么感受?能读出来吗?

在这飘香的季节,花香不仅扑鼻,更香入孩子的嘴里,可真有口福啊!

小结:通过身临其境的体会语句,我们确实感到五月是槐花四处飘香的季节。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吗?

(二)可是,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

自读课文,画出关键词句,全班交流:我们在这槐乡五月里,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

采花之乐(指名读,说,补充)

“*啪……” 脚步的轻快体现了孩子们心情的愉快。

“喜盈盈的满足”。为什么会满足呢?板书:采花。

谁踏着轻快的脚步来采花?请指名读。

送花之乐(自读,你从哪里感受到快乐?)

多么香甜美味的槐花饭啊!作为槐乡的孩子,你受到如此热情的招待,还想回家吗?

槐乡的香让人沉醉,槐乡好客的孩子更让人爱。这绝美的风景,这甜甜的槐花蜜,还有这美味的槐花饭,真让人流连忘返。

戴花之乐(吃花之乐)

小姑娘们戴上槐花,变得更美,变得更香,多快乐啊!女孩子们,想不想像槐乡的姑娘那样美一美?现在想象自己胸前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来读这段话。女生读。

当你带着槐花,有什么感受?(脚步轻盈,香气随你而飘,高兴得似乎飘起来)教师点出“飘”。

男孩子们呢?(大大咧咧,不时,塞上一把)男孩子们,想吃吗?通过想象去读,你一定能够感受到槐花的美味。男生读。

小结:

除了能够采花、送花、戴花、吃花以外,看到美丽的槐花,闻到扑鼻的花香,你们也同样感受到快乐。

我们已经通过课文体会到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个问题解决了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填空:在五月的槐乡,槐花盛开的时候,槐乡的孩子可以(采花、送花、戴花、吃花、享受花香),感到(快乐),所以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学到这里,你们喜欢槐乡吗?喜欢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可爱、热情好客、勤劳)

五月,槐花漫山遍野,美丽无比,香飘万里;五月,槐花盛开的季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季节。而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勤劳可爱,使得槐乡人情味十足,花香显得更加浓郁。

小结板书:不喜桃花三月艳,但爱五月遮天槐。槐花饱了我们的眼福,填了我们的肚皮,香了我们的村子,更甜了我们的生活。槐乡五月,不仅花美,这里的人更美;不仅槐花香味浓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2

槐香五月,童趣盎然:对《槐乡五月》教学的一次深度反思

《槐乡五月》如同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卷,以其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将槐乡五月槐花飘香的迷人景*和槐乡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始终秉持着“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力求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韵律美、意境美,进而深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槐花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以及槐乡孩子们在槐花盛开的季节里所感受到的快乐,我在教学设计上注重朗读的多样化,设置了指名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分角*朗读、自由朗读、齐声朗读等多种形式,力求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方式中,体会语言的节奏变化,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起伏。同时,我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画面,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槐乡五月的美丽景*和槐乡孩子们的淳朴可爱。

除了注重朗读训练,我还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以点带面,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句话,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主线是围绕着“槐花”和“槐乡孩子”展开的。这句话就像一把金钥匙,帮助学生打开理解文章的大门,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为他们进行个*化阅读提供了方向。

在讲解“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段文字时,我并没有直接讲解,而是先让学生圈画出文中描写香味的词语,引导他们体会“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语所表达的层次感,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描写,将槐花香气的浓郁程度展现得淋漓尽致的。我还引导学生关注“浸”字的使用,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个字,将无形的香味用有形的画面展现出来的。学生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分析和理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五月槐花香作文900字3

花草树木中,刺槐树大概是不为人注意的一种了,它非但不名贵,而且还因为长了一身令人望而生畏的刺,被很多人淡漠。在北方,刺槐树是一种最常见的树木:农家的房前屋后、城市的绿化园林、公路的道路两侧、甚至是荒山野岭,到处可见刺槐树的身影。

春天到了,刺槐树开始生长出嫩绿的椭圆形的叶子。随着暖暖的阳光和温柔的春风,五月初,刺槐树悄悄开出一串串白*的花朵。刺槐树的花朵较小,花型细长。刺槐花不像别的花一样向上开放,而是花朵向着地面,一穗穗的盛开着——象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又象一串串展翅的白蝴蝶,在微笑着问候大地母亲。刺槐花未绽放前带着些许的浅绿,盛开之后就是一片纯白的颜*。放眼望去,在碧绿的树叶中间,是一片片如雪般的白。花香袭人,淡雅清香。

刺槐花盛开的日子,也是养蜂人忙碌的日子。一箱箱蜜蜂被运到槐花盛开的地方,养蜂人微笑地看着成群的蜜蜂飞向满树的花朵,“嗡嗡”的蜜蜂来回忙碌着,采集、酝酿着香甜的蜂蜜。

刺槐花不仅可以看,而且是一道绝佳的天然食品。刺槐花开的时候,人们有的站在小树旁用手摘花朵;有的攀到大树上用镰*勾下一些树枝,然后,大人小孩欢快的围在树枝旁,掳下洁白的刺槐花放在一个个容器里。小孩子总会迫不及待地放一把花朵在嘴里嚼着,嚼出满口的清香甘甜。

主妇们回家烧一大锅沸水,把刺槐花放入水中焯熟,用笊篱捞出,捏成团,控净水,再切一些肉和韭菜,加入调料搅成馅,包出一个个皮薄馅多的包子,放锅蒸熟。取一个尝尝,那种清香新鲜啊,让你吃了一个还想吃下一个。

刺槐花不仅可以做包子馅,还可以搅入面糊煎油饼,别具风味。

我特别爱吃刺槐花包子,可是刺槐花的花期很短,只有几天的时间。每年五月,父母一看刺槐树长出花蕾,就踩着凳子或者梯子,手举镰*,仰着头伸直了胳膊勾下花朵最嫩的刺槐枝,然后不辞辛苦地做那些繁琐的工作:掳花、烧水、焯花,捏团、调馅、包成包子……我不知道父母做这一切的时候是不是也会累?但是我知道,每一次看到我香甜地吃着刺槐花包子,父母的脸上是一脸满足的微笑。

现在,父亲已经离开人世!每年,母亲依然会为我包刺槐花包子。年年岁岁花相似,可是,我却再也没有办法在吃刺槐花包子的时候看到父亲慈爱的微笑!当我手捧母亲递给我的热气腾腾的刺槐花包子,我的泪水盈满了眼眶——我品尝到的,是浓浓的亲情;我想到的,是父母善良淳朴的为人。

五月槐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