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优质3篇)
设计意图: 古诗《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画诗,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诗句简练,言浅意深。本活动旨在通过欣赏墨梅图和学习古诗,让孩子们轻松领略古诗文独有的意境之美,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活动目标:
学习古诗《墨梅》,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尝试根据图文正确、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通过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
活动准备:
准备梅花图片和墨梅图。
编制相应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梅花图片,引发孩子的兴趣。 教师:冬天是梅花盛开的季节,梅花虽无绿叶,却有白、黄、粉、红等*,还有淡淡的香气。
(二)欣赏墨梅图,了解作者及古诗的背景含义。
理解古诗题目的含义。 教师:我们来看这幅墨梅图,你知道为什么叫墨梅吗?因为它是用水墨画的方式描绘的梅花。
介绍古诗作者王冕的背景。 教师:这幅画是由元代诗人、画家王冕所作。
(三)通过课件,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习古诗。
让幼儿仔细观察课件内容。 教师:这首诗是王冕为自己画的一幅墨梅而作的题画诗。
引导幼儿根据图文学习古诗。 教师:请大家看看,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可以分别说说每幅图表达了什么?
(四)解释古诗的意境。
解读古诗的深层意思。 教师:当你置身小溪边,依旧能闻到梅花的清香;当你置身林间,那香气仍会相随。即使回到家中,心中仍萦绕着梅花的香气。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都能体验到这种美妙的感觉。
(五)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吟诵、演唱古诗。
教师以有感情的方式朗诵古诗一遍。
幼儿们尝试多种形式地朗诵古诗。
全班集体完成整首古诗的吟诵。
活动延伸: 为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细胞,可以在美术区进行墨梅画的创作活动。
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希望孩子们不仅能理解古诗的内涵,还能通过欣赏与表达,深入感受古诗所蕴含的美和情感,从而激发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猴王出世》教案(公开课)2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格特点。
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大家看过《西游记》吗?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学生介绍自己心中的孙悟.
3.那你们知道孙悟空是怎样出世,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不懂的划出来。
2.边读边想,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三、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1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石头里蹦出来的(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板书
画石头——石猴
众猴遵守诺言,拜为王的(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板书:美猴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解决:若不能解结,提出来找其他同学(自愿举手)解结。
四、抽生或小组朗读课文,着重朗读指导
第一段特别注意断句,读出赞美的感情、语气舒缓(学生读后教师范读)
第二段注意体会石猴的勇敢无畏。板书:勇敢无畏
第三段这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找到的好去处啊,他首先想到的是大家。板书:一心想着大家
注意“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的不厌其烦的点数里流露出的喜悦。
第四段读处猴*的顽劣可爱。
五、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古典小说语言的魅力,也深入认识了一个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孙悟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化身,也是我国古代劳动*智慧的结晶。
2、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能跟大家说说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小组内讲一讲西游记的故事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石猴敢进水帘洞美猴王
石猴形象:
后记:实际教学中,逐段朗读指导,再归纳石猴形象,再朗读,太占时间。我想应该进行重点(表现形象地方)的朗读指导就行了。
古诗《墨梅》教案3
同学们,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思想。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是三首咏物言志的古诗,它们分别是《墨梅》、《竹石》和《石灰吟》。
首先,我们来看《墨梅》。这首诗是作者在画墨梅时的感悟与写照。在平淡的日常中,作者通过自己画的墨梅,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向往和追求。墨梅虽不张扬,却以其清香正气感染着人们,这正是诗人希望自己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即不被世俗所累,保持内心的清澈与淡定。
接着,我们来到《竹石》。诗人以自己所画的竹石作为表达工具,描绘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岩石坚定的姿态。竹子扎根山峰,无论风吹雨打,都坚守在那里,展示了一种不畏艰难、顽强不拔的品格。这种精神教导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各种挑战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立场,不轻言放弃,始终保持那份坚韧与执着。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不仅仅是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更是在感受诗人们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清白生活的向往。咏物言志,不仅仅是诗人对物象的描绘,更是一种精神的传达,一种对高尚情*的表达。
在今天的课堂中,希望大家能通过朗读和理解,更加深入地体会这些诗歌带给我们的思想启示和情感共鸣。让我们共同走进诗的世界,领略其中的美好和深刻!
上一篇:《甜甜的泥土》教案
下一篇: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